众生相

众生相
云顶高原艺术家 - 06.12.2009, 10:41a.m.

2009年10月2日星期五

古今同悲

古人所作之赋辞可读性极高,字字珠玑,引人深省。最近拜读晋朝陶渊明先生的《感士不遇赋》,不禁掩卷一叹。

士,这里指知识分子;不遇,怀才不遇、生不逢时。赋文中提到自从淳朴的风气消逝,伪诈的风俗大起,朝廷上发展着侥幸升官的心理。有正义道德之士在正当有为之时就隐居起来;洁身自好、操守清高的人则白白劳苦至死。陶先生也提到战国时期的三闾大夫屈原忠谏怀王不听,反遭流放,形容枯槁,行吟泽畔,忧愁幽思而作《离骚》,发“已矣”(即算了吧)之哀,结尾云:“已矣哉!国无人莫我知兮,又何怀乎古都?既莫足与美政兮,吾将从彭咸之所居。(算了吧!国家缺少忠良没人理解我,又何必深深的怀念故都?既然不足以一起推行美政,我将追随彭咸去他的居处。)”郁郁不得志至此,最后唯有投江自尽。

陶渊明感叹时代动荡,好时光一去不返,人们区分等级,有了高低之分 。“密网裁而鱼骇,宏罗制而鸟惊;彼达人之善觉,乃逃禄而归耕。”让重重山峦怀抱身影,任浩浩川流掩盖自己的声音,甘于贫贱而辞去富贵尊荣, 在乡间里复兴信义,献出诚心因而得到尊重,不需要靠伪装、欺骗来求得荣誉。

世人已惯于穿凿附会,排挤并攻击不同的意见。能深谋远虑的人被说成糊涂,正道直行的人被说成狂妄。“虽怀琼而握兰,徒芳洁而谁亮?”(纵然是怀抱琼玉手握香兰,也只是徒然芳洁,又有谁来欣赏?)你或许不需要知道接下来的人物是谁,但你还是能够明白陶先生要说些什么的:假使没有袁盎当面向皇帝推荐,张释之的才能就永远被埋没(你的袁盎出现了吗?);可怜冯唐老了才只做到郎中署长,替魏尚论功而得以被采纳其献议。(虽然最后被知遇,但也苦心经营空度了许多年岁。)他又说:“审夫士之无虎,眩三夫之献说。”(三人言而成虎—明明知道集市上没有老虎,可经过三个人说有,便让人迷惑以至相信。)而越是勇于指出真相的人,其处境越是危险。

这世界真有天理吗?陶渊明至少质疑了“天道无亲,常与善人”(上天对任何人都无亲疏之分,但天公总将好运赐予行善之人)这句古代圣王的教诲:伯夷老来忍饥挨饿,颜回早死并且一生贫困。他怨怼苍天遥远,人事变化没有穷尽。最后,高风亮节的他如是道:“宁固穷以济意,不委曲而累己。既轩冕之非荣,岂縕袍之为耻?诚谬会以取拙,且欣然而归止。拥孤襟以毕岁,谢良价于朝市。”

翻译成白话文,与大家共勉之:宁可君子固穷以完成自己的心志,也不委屈求全来糟蹋自己。既然认为高官厚禄并不一定光荣,又怎会觉得旧衣破裳让人羞耻?诚然是有所体会才守拙不仕,姑且高高兴兴地回归乡里。怀抱孤独的情怀过完余生,即使朝廷给与高官厚禄也自当退避。

一种隐隐的悲哀穿越时空,渗入了我的心底……。

3 条评论:

  1. 哇,写得很cheem.

    不过我回头来看这一些《离骚》呀,或是古代文人怀才不遇的文章,会觉得他们很看不开,放不下。

    人生到头来不就是尘归尘,土归土吗?

    为官职场的功名利禄而烦是很不必要的。

    人要活得开心才有意思呀。

    给自己放个特长的假,拿个背包,旅行去吧。

    回复删除
  2. 要明了屈原为何作《离骚》,请浏览http://www.yshin.com/Article/fenleijingdian/200609/1259.html

    你对他们的了解可能不够全面,有的是家国仇恨、 满门抄斩、诸九族,谁放得下?

    回复删除
  3. 杰夫,我OK啦。只是读后有感而发。

    回复删除